产研院青岛简介

SDIIT QINGDAO

 

       2020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下称“产研院青岛”),注册为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作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青岛的总部基地。产研院青岛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下设投资发展公司,负责投资科技项目并管理投资基金。2021年3月,山东产研院、青岛科技局、崂山区政府签署落地协议,市、区两级财政提供建设运营资金,崂山区提供办公及研发场地,产研院青岛正式落户青岛国际创新园。2021年12月10日,时任副市长耿涛主持召开产研院青岛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章程》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后续项目引进、投资孵化、产业培育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深度参与国创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创建,扎实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产研院青岛坚持边建设、边引进、边创新、边转化,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创新成效和平台能力初步展现。作为第二大股东会同海尔集团创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股东会同歌尔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截至目前,产研院青岛按照小机关、大平台、新产业的理念,已形成职能(支撑)单元、创新单元(研发机构/公司)、投资单元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与海尔智家、中科星图(688568)、四维图新(002405)、东土科技(300353)、华胜天成(600410)、海检集团、华通集团等龙头企业资本合作,累计培育(引进)科创企业50家。其中,9家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软件百强企业、、青岛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青岛市企业重点实验室、青岛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均有企业名列其中。2022年,孵化企业当年实现营收53567万元,纳税1397万元,聘任各层次人才逾1700人,硕士以上640人,累计带动社会实际投资达7.9亿元。产研院青岛的创新发展模式被“青岛新闻”两次头题报道,得到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创新创业者的广泛认同。

     (二)实施“海豚计划”,打造“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的创新工厂。在市科技局指导下,产研院青岛聚焦科学研究和商业转化之间的“死亡之谷”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及其大规模商业应用。通过布局“硬科技+实体经济”,链接驻青高校院所及全球创新资源,组织实施“海豚计划”。“计划”通过资金使用的“类信用卡制”,将计划预算内未执行资金蓄入可供更多项目共享的“资金池”,有效放大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研发管理的“里程碑节点督控”,实现了研发的“目标导向”取代传统的“验收导向”;通过投资权益的“先投后股”,在技术实现突破后,进行市场化权益价值评估,以项目实际投入金额折算股权比例,既保证了产研院的资源投入权益,又充分保护了技术团队的创新权益。启动实施“海豚计划”以来,与山东大学(青岛)、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近20家机构学者形成有效合作,征集优秀科研成果逾400项,立项实施项目30多项。该计划的模式设计有效适应了在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实现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可组织、可管理、可复制,得到市科技局支持,被纳入《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三)锻造“概念验证中心”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与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共建“绿色发展研究院”,研发的“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技术及装备”被列入《2023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并已在大庆油田、江苏盐城、安徽池州等地投入市场应用;联合广州奥咨达公司合资共建山东省首个计算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全产业链的医工转化和数字化产业解决方案;自建机器视觉概念验证中心,打造“一站式AI+视觉”软硬件联合验证及产业化平台;在市、区两级组织部门指导下,发起成立“青岛产学研生态党建联盟”,建设青岛国际人才会客厅,致力打造党建、人才、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四)推进“伴飞行动”,为成长期企业变革转型提供资源助力。在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指导下,产研院青岛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伴飞行动,将携手中国科学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国家级高端智库启动对全市1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走访和研究,针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变革与转型的特点,聚焦数字化转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两个方面开展企业诊断、咨询和服务。
下一步,产研院青岛将继续面向全球深入实施“海豚计划”,加强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行业龙头合作,夯实计算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机器视觉概念验证中心和绿色发展研究院建设,培育新产业,服务青岛市重点产业转型发展。